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结合十余年的教学工作。来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吧。

1。积极探索

比如教授“分数转化为小数”的课程。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小数除法,掌握了分数与约数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比较,找出可以转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的特点,总结有限小数转化为分数的规则。又如:在讲授“小数的性质”课时,先复习一下旧知识: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并结合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0.1米=0.10米=0.100米。同时,通过比较写法,揭示规律:在小数点末尾加0。小数点的大小保持不变。通过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掌握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利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视觉演示等教学方法,总结小数末尾去掉0,保持大小的规律。小数不变。让学生结合上面所学知识,完整总结小数的性质。这样突出重点,区分难点,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目的。

2。创造情境

例如:在讲授《百分数的含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营业员的角色:XX商店里挂着商业广告,并且所有产品均享受“20% off”折扣。有一件衣服原价120元。老师想买这件衣服。请老师帮忙计算一下应该付多少钱人民币?突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当学生有“疑惑”时,老师及时给予指导,起到了畅通渠道的作用。

3。全员参与

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是素质教育的鲜明特征。因此,为了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探索新知识。避免用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使多数学生成为同伴。

例如,听老师讲《不连续进位加法的列竖式计算》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一一回答每一步的方程应该如何列出:在形式上,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仍然通过听别人说话来学习。尤其是对于非全日制学生来说,是否真正掌握只能从“你懂了吗?”的问题中看出。和“你能做到吗?”理解。这位老师运用的是现代教育理论。教师首先启发、诱导,提出总体要求,然后让所有学生尝试公式。每个人都参与探究过程,每个人都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那么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提升。

4。多层次发展

孩子学习最根本的方式应该是通过活动。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是认知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应该让孩子动手动、动嘴、动脑。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技能得到多层次的发展。按照“思想始于行动”的法则。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开展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触摸、摆姿势、拼字等动手操作来获取新知识、发展思维。例如,教学《圆柱体积》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圆柱体是由长方体组成的;根据“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规律,语言可以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式得到发展,语言可以用来规范人们的思维。逐步提高思想;尤其要精心设计第二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课堂练习。通过“开放式”练习,可以更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促进学生的多层次发展。

教学前,引导学生观察某些现象、调查某些项目:教学后,引导学生实际测量、制作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有很大帮助。例如,教学《比例尺》时,首先让学生目测测量操场的长和宽。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测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比例并画出操场的平面图。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逐步培养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的意识,增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能力。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应能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索的机会,并在学生讨论中充当线索,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层层推进,直至实现研究目标。同时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