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浅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在素质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原有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改变这些缺点,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身体的成长期。因此,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这一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为小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小学数学教育中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了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培训
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学习阶段。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学习状态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状态。因此,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效果,为小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一直比较枯燥,导致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不高,更不用说主动学习了。另外,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也不愿意这么做。独立思考最终导致无法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1]。
1。小学数学教育中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1。传统教育模式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影响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目前,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经常灌输教学,而学生则死记硬背。导致小学生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些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作为小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学的指导者和控制者,却忽视了对数学问题的布置和解决的重视,而是用标准答案来教学生答案。因此,小学生养成了通过标准化程序回答问题的习惯,形成机械的课堂模式,很容易导致小学生思维惯性,不愿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2]。
2。课程压力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主要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下,成绩成为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升学率成为学校和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查阅调查数据发现,小学生的课程压力逐年增大。为了保证小学生的成绩和录取率,学校要求小学生每天学习大量的课程。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导致小学生在处理学习问题时处于程序化思维状态,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的意识。
2。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中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
1。营造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民主数学教学氛围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或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过于注重教师的想法,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活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意识,教师需要在教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积极拓展对课外数学问题的思考
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学生常常认为数学枯燥、抽象、难懂。殊不知,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从而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独立思考,并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经验感,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现实生活与数学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独立思考,达到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3]。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不能盲目地进行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相反,教师必须根据当前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适合、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
[1]陆羽.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110.
[2]周元.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5):71.
[3]刘玉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113.
作者简介:张丽玉,女,出生日期:1975年3月,出生地:吉林省长春市,民族:汉族,工作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吉林小学,专业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编辑谢伟和